2013年桃源七中暑期教師培訓資料
實施高效課堂改革的幾點體會
桃源七中 向兆元
由于經?珙^,八、九年級涉及的班級比較多,在實施高效課堂中同樣帶班,但造成的班級差異比較大。引起了我的思考。有的班級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構建時間比較短在課堂中常出現以下三個問題
一、熱熱鬧鬧的課堂形式化。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花樣不少。課堂是熱鬧了,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盡人意;學生的語言表達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扎實;更為嚴重的是開放的教學空間反而助長了學生渙散、松懈的紀律觀,這對教學和學生管理都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積極倡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高效課堂的基本理念,但由于小組長培訓不到位,小組合作學習在運用的過程中,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看似活躍,但學習效果低微。
二、部分后進生在學習上存在著嚴重的依賴思想。
這些后進生無論你怎樣“調動”,他仍然很“被動”,有的即使稍微看到有點氣色,但總是堅持不了多久,就又歸為原位了。他們總在等,等組長教他怎么去做,等組長做完以后再參考,等老師逼著要作業的時候補,自己因為害怕困難而從來不主動去思考問題,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精神,有的甚至連這種想法都沒有過。
三、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持久。
檢測環節中我們采用了各種形式的競爭機制來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展之初,學生的積極性的確很高,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的積極性就出現了差異。部分優等生、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積極性仍然很高,但另一部分就表現的非常漠然。還有一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不愿意幫助其他組的同學,甚至是互相攻擊,個別的還有在檢測中營私舞弊的等等。學生不能真正體驗到學習本身的快樂,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積極性不斷下降。
為什么有的班級這類問題比較少呢?教師上課輕松。主要原因是:它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構建得比較成熟,小組長培訓到位。甚至整個班出現了某種氣質:課堂教學秩序活而不亂、亂而有序,學生自信、快樂,小組合作學習高效運轉。
因此,構建“自主高效課堂”應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學校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狠抓小組合作學習,組長培訓。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深入到學生中去,努力引領學生全員參與、并能做到及時反饋和個別有效輔導,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優化,在這樣的課堂下,相信我們的教學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萬丈高樓平地起”。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場所,在關注他們全面發展的同時,要及時發現并加固知識的基石部位,來不得半點馬虎,其中導學案的設計是關鍵。
關于導學案的編寫我想談談以下三點看法。
一.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針對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形式不能太死板,教條。課前,課中,課后檢測固然重要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次檢測三至四個題,有責任心的老師至少得看看幾位組長的,組長檢查組員的。然后搜集情況,點評。得要8-10分鐘,三次將近30分鐘,剩下15分鐘新課無論如何是完成不了的。復習課也許能迎合。剩下的多數轉移到晚自習。每個班,每節課學情可能都不一樣,其實課堂提問也能起到檢測的作用,有時也很靈光。
二.導學案具有課時性原則。一節課一份導學案,每節課一定要完成導學案上的具體學習內容。有一段時間,為了一節課能按時完成一份導學案而,傷盡腦筋。這個問題我和郭建立交流得最多,想了個法子,將導學案分成兩部分:課前預習部分和課內探究。課前預習部分要求學生課外完成,組長課外評估,督促組員掌握。絕不拿到課內來,這樣一節課流暢了許多。郭主任也說效果不錯。還有其他辦法:教材中一些章節的內容有時用一課時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上課安排,分課時編寫導學案,使學生的每一節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有計劃的完成學習任務,明知完不成的就不要帶進本節課(一節課呈現給學生一小塊“蛋糕”),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益。
三.導學案形成流程:“三定”、“五備”。我校導學案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流程敲定的,比較重視其中的初案,個案,定案的形成。這里我想想談談復案和補案。每個教師都應該編寫過一些得意的導學案,浮力是力學中的一個難點,教材中有三節,我根據中考的考點打亂了原有章節,把它編成五節導學案。知識點覆蓋,重點.難點的解析,習題精選花了很大的精力,同時也得到了同事的認可。一次組內聽課,一位老師選用了其中的一節,開始進行得很順利,但在交流與提升上出現了阻滯,物理過程太復雜,花了很多時間,影響了后面的進程。我認為一節課如果為了趕進度而疲于奔命也就失去了它的精彩,難談高效。課后我對該節導學案進行了改進,分解了整個物理過程,將其中一個習題調作選做題。第二天同一節課,效果大不一樣,如行云流水,反應特好。
其實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導學案無論多么完美,是否可行還需考證。每個上課者都有不同的感受,課后進行交流,共同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對教學設計進一步修訂完善,形成復案和補案。一定能促進后面的教學發展。
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